2023年行至8月,本以为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可以刹车,但市场中却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。值此关口,海外投资者如何保障财富的安全?如何在大涨大跌的环境下,争取资产增值的机会?
有人想说,最近大热的黄金是不是一个好的配置选择?黄金确实是避险型资产之一,兼具商品及金融两大属性,但最近全球避险情绪激增,各国央行频繁出手“买买买”,导致黄金价位突破历史记录,所以这个时间点有些尴尬,上车,怕踩在高点,不上车,就要找其他的替代选择。
并不是说,黄金不适宜投资,而是无人可预测高点可以维持多久?会不会踩在相对较高的位置?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市场环境中,大家尽量寻找“性价比优”的资产。
在这里,我们推荐一项“与股债市场相对独立”,且市场成熟度非常高的资产——保单贴现。
图片为什么保单贴现是市场动荡期的选择?几个关键词便可以概括它的优势:
1)与传统金融市场相关性较低
——股票大跌,债券大跌,它不跟跌,可以起到对冲资产组合同步下跌的风险。
2)收益率曲线更平滑
——波动较小,潜在回报较高,一般可实现年化2位数的年化回报。
3)是一项负责任的投资
——投资者和贴现者实现双赢。(这一点与“经济动荡期选择为什么保单贴现”没什么关联,但可以视为一种为人类、社会做贡献的方式,算是机构投资者圈中很火热的“影响力投资”)
整体来说,保单贴现是一项既可以规避传统市场大跌的风险,又可以帮助投资人获得不错收益的资产。
什么是保单贴现?
保单贴现,是指将“未到期/未赔付”的保单,以“低于保单赔偿额”的价格出售给第三方,以换取资金的方式。
举个例子,王先生持有一份150万美元赔偿额的保单,但是王先生急用钱,就以70万元的价格将保单卖给买家,买家接手保单后,成为受益人,一旦王先生身故后,买家就可以获得150美元的赔偿金。不过,买家在购买保单后,需要一直为该保单交保费直至王先生身故。
有人可能要问了,为什么美国人不去“退保”,而是选择“贴现”呢?
人寿保单贴现协会LISA的数据,可以很好说明这点,其统计了23家机构(包括保单供应商、投资机构、顾问机构、医疗承销机构、精算师和托管、保单贴现经纪人等)的数据,发现这些机构所涉及的保单,总贴现价值为7.5亿美元,但这些保单如果进行退保,其价值仅为9600万美元,这说明,如果一位投保人想变现,“贴现”比“退保”可以多拿到7.8倍的金额。
保单贴现的前世今生
【“保单转让合法性”的首次出现】
追溯起源,保险贴现已有近百年的历史。
保单首次被赋予“可转让价值”意义,发生在1911年。当时,一名叫做John C.Burchard的病人将保单以100美金的价格卖给了医生Grigsby。一年后,病人去世,但医生Grigsby在领取保险赔偿时,受到John C.Burchard遗产打理人(R.L. Russell)的发难,遂将其告上法庭,最高法院最终判定了保单转让的合法性。
最高法院法官Oliver Wendell Holmes当时在法庭中说道:“在合理、安全的情况下,人寿保单可以作为一种普通资产进行出售,如果保单只能出售给与被保险人有关系的人,那么保单本身的价值就会降低。”
法官Oliver Wendell Holmes的发言,标志着人寿保单属于私人财产,可以作为普通资产进行出售。
直至1996年,克林顿总统所签署的“健康保险流通和责任法案(HIPAA)”对保单可转让加以法律明确,其明确规定人寿保单可以作为一项财产,出售给第三方。
【保单贴现行业的开端】
直到20世纪80年代,保单贴现才形成规模性市场。
当时,艾滋病在美国大肆横行,新型治疗药物费用不低,再加上很多美国人没有储蓄的习惯,导致大部分人都无法负担医疗费用。
很多非营利性的组织展开了自发的筹款救助。于是大多数持有保单的艾滋病患者,就将自己的人寿保单卖给救助人,以获得治疗费用,患者一旦死亡,救助人可以获得被保人的死亡赔偿金。随后,市场上专门出现了购买人寿保单的贴现机构,这标志着保单贴现行业的萌芽。
【保单贴现已是成熟的市场】
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美国保单贴现已形成相当成熟的市场。
从立法方面来看。
美国大部分地区都设立了相关监管法规,以预防欺诈行为。2010年,美国保险立法者大会(NCOIL)通过了《人寿保险消费者披露示范法》。该法案明确规定,当保单持有人产生“不想继续持有保单”的想法时,即退保和弃保。
保险公司必须告知持有人,有“保单贴现”这样的第三种方案。保护持有人最大化获取保单价值。此外,美国45个州都颁布了保单贴现相关的法律法规,覆盖了全美90%以上的人口。
在这些受监管的州,任何保单贴现二级市场交易,都只能是持有牌照的机构参与。一般而言,参与者主要包括两类:提供贴现服务的一方为资本方(即买方),代理人或经纪人代表被保险人(即卖方)。
从行业参与者来看。
保单贴现行业出现一批专业从事保单分析、保单估值、寿命预测、托管交易、投资交易等服务机构,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。
保单贴现公司,是最主要的参与者,也是保单的“买方”。越专业的保单贴现公司,风险管理意识越强,对保单筛选的流程越严格。保单贴现机构在购买保单前,会对每张保单进行严格的筛选,主要包括一下几个审核事项:
1.医疗审核:审查被保险人的过往医疗记录,以计算预期寿命。
2.精算:根据被保险人的预期寿命、保单的具体情况和市场基本面计算出的保单的净现值。
3.尽职调查:对涉及交易的所有文件进行审核,以确保保单所有阶段都遵守法律。
4.投资顾问审查:审查所有报告(医疗、精算和尽职调查),以确保符合项目组合管理中规定的标准。
5.投资委员会投票:是否购买保单,需投资委员会一致决定。
据悉,所审核的所有保单中,只有2%的保单通过筛选,这说明保单贴现机构对保单的筛选十分严格。
寿命预测机构,是专门提供寿命预测的第三方服务机构,预期寿命直接影响购买保单的成本,“对寿命预测的准确度”也影响保单的投资收益,因此寿命预测环节十分重要,一般来说每张保单都至少要经过两家机构进行寿命预测。
目前,被行业认可的第三方寿命预期估值机构大概有5-6家,他们给出的寿命预期是可以被采用的。
保单托管机构主要负责“资金的周转安全”,比如,持有人确定出售保单后,资金会先从保单贴现公司打到托管账户,再由托管账户打到卖家,以防止内幕交易和吃回扣的现象发生。
估值机构,是专门提供保单估值服务的审计机构。估值决定了保单的“资产净值”,很多保单贴现机构为了保单估值更加合理、准确,会通过会计师事务所、券商等第三方估值机构来做相应的“估值核算”,以避免估值被歪曲。
这一项对保单贴现基金的投资人来说尤为重要,因为很多无良机构为了更好的收益表现,会采用“高估值”,换言之,保单不值那么多钱,非要将保单价值拉得虚高,这样的基金很容易出现问题。
越来越多的顶级投资机构,都在参与保单贴现投资
为什么说保单贴现与传统市场相关性较低呢?
影响保单贴现内部收益率的关键因素是“被保人寿命预期”,理论上,预期寿命越短,保单贴现收益率越高,而“利率”等宏观数据并非是驱动保单贴现回报的主要因素。即使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,保单贴现也几乎没有受到影响。
从历史趋势来看,保单贴现大部分时间跑赢了其他类型资产,不仅如此,其平滑的曲线反映了保单贴现这项资产的稳定性和低波动性。
(保单贴现的参与者)
保单贴现作为一种另类投资,它能够提供相对较高的回报率,并且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波动性相对独立,从而帮助投资者实现投资组合的多样化。
近些年,随着大家对另类资产的配置需求越来越高,保单贴现备受主流机构投资者青睐,其中包括很多顶级的基金管理公司、险资、养老保险基金和银行,如黑石、贝莱德、阿波罗、摩根大通以及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等。
与此同时,主流投资机构的认可也为保单贴现市场带来更多的流动性和参与者。
提起美国老人,大家的一个反应就是:有钱,天南地北到处旅行。但事实上,真实的美国老人和中国老人一样都非常节约,因为退休后才是他们大量用钱的时候,所以在美国老人们最害怕的就是“老年反贫”。
根据Paychex最近的一项研究,大约六分之一的美国退休人士表示他们正在考虑是否要找工作。因为他们负担不起自己退休后的开支。
因病返贫以及高昂的护理费用往往是主要原因。大约四分之一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因医疗费用而节省食物、水电费和衣物。在2022年,37%的老年人担心在未来一年支付不起医疗费用。单单为了支付退休期间的医疗费用,65岁以上的普通夫妇需要至少存够31.5万美元的税后储蓄。
1.为何美国养老容易“返贫”?
美国的退休储蓄系统一团糟
20世纪的时候,人们的养老金和健康保险几乎都是政府或雇主负责的。没想到随着社会发展、文明程度变高,我们的保障却越来越少了。越来越多的人需要自己负责养老金和健康保险。
但是美国的养老储蓄系统实在是太复杂和庞大了,什么401K、Solo 401K、IRA、Roth、IA等等,别说普通人,就算是专业人士也要花一定时间才能正确理解并合理分配储蓄。
而且前两年还传出美国7项养老金计划财务不佳,将会在2028年前耗资资产的事情。为成千上万美国人的退休生活带来极大的风险,也让大家对这些养老金计划表示了怀疑。
2提前退休门槛高
今年美国人的正式退休年龄延长至67岁,也就是说,1960年及以后出生的人正式退休年龄为67岁整!美国的退休年龄从65岁提高至67岁大约花了22年,这样一想,70后80后90后岂不是到了70岁还要埋头苦干?要知道CDC最新公布的美国平均寿命也才77.3诶!
如果你想要提前退休还要受到“惩罚”:每个月只能领到完整养老金的70%-75%。
还有医疗保险,美国规定年满65岁并且积分满40个点的人,才可以申请政府提供的退休医疗保险Medicare。也就是说,如果你已经提前退休并且年龄不满65岁或积分不到40点,就需要自掏腰包购买医疗保险了。医疗保险公司对这个年龄的老人可没有那么友好哦~
以加州的医疗保险为例,60岁起医疗保险每个月的平均费用就在$926-$1752之间,这对于退休老人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,更别提万一生病后需要长期护理、家政人员等等了。
3人们高估了自己的赚钱能力
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一点,绝大多数人的赚钱能力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。在美国,女性通常在39岁到达她们赚钱能力的顶峰,而男性的工资则持续攀升至40岁后期。
也就是说,你之前计划的的好好的,每年存下多少钱,但突然有一天你发现,自己微弱的薪资增长跟不上通胀,没有办法存下足够的养老金怎么办?
4不断增加的医疗成本
前不久,各大医疗保险公司都表示,2024年开始,全美个人和团体医疗保险费用都要上涨7%,以应对不断增加的医疗成本。加州更是预计增长9.6%。
长期护理的费用上涨尤为夸张。根据Genworth的数据,2021年时家庭护理为$4,957,2023年就涨到了$5,259,增长了6%。
20年后,所有费用都翻了一倍!不知道到时候我们还能不能用得起长期护理?
看到这里估计有人要说了,那这么多年美国人是怎么安排的呢?这么多美国人难道他们就不养老了?
聪明人自然有聪明的办法,通常中产及以上家庭一有稳定收入开始,就会准备1-2份具有现金价值的人寿保险,最好在搭配上重疾险、长期护理险等,就能确保晚年万事无忧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