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通胀背景下,“闲置现金”正在变成一笔看不见的亏损。根据 Vanguard 最新发布的一项调查,超过一半的美国储户在储蓄账户上获得的年利率不到3%,其中有四分之一的收益甚至不足 1%。而同期美国的消费者价格在截至 月的12个月里上涨了2.8%,不少人预计接下来通胀还会持续。
如果你的储蓄跑不赢通胀,那这笔钱的实际购买力就是在缩水。“在通胀高企的时期,若没能让手头现金获得像样的回报,简直就是在犯罪。”WalletHub首席执行官Odysseas Papadimitriou 如此表示。
1.储蓄账户年利率仅 0.61%,通胀却已达 3%
我们不妨举个简单的例子:假设你把 1,000 美元存入一个年利率为 0.61% 的储蓄账户(这是当前全美平均利率),一年后本金和利息加起来仅为 1,006 美元。而若通胀为 3%,原本 1,000 美元可以买到的东西一年后需要 1,030 美元。这意味着,你的“收益”远跟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。要想保持购买力,储户需要获得与通胀率相当甚至更高的利息回报。但现实是,大多数人并没有这样做。Vanguard 的调查涵盖了 1,011 名具有代表性的美国成年人。而根据 Bankrate 在 2024 年发布的另一份调查,超过三分之二的美国人储蓄利率低于4%。
2.高收益账户普及率低,仅20%的人会使用
尽管市面上高收益储蓄账户利率已达到 3.5% 到 4%,但使用者寥寥无几。Santander Bank 的调查发现,仅有约五分之一的美国消费者在使用此类账户。该银行零售业务主管 Swati Bhatia 表示,“高收益账户主要被高收入人群使用。”
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。一方面是“惯性思维”——Vanguard 的 Matt Benchener 指出,很多人只是习惯把钱放在传统银行账户中,哪怕利息几乎为零。另一方面,也与美国人长期处于低利率环境有关。在 2000 年代和 2010 年代,美联储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长期维持低利率,消费者早已习惯了“储蓄不赚钱”。
Papadimitriou 补充道:“我们已经忘了,银行账户其实也能有竞争力的利息,因为过去我们一直拿不到。”
3.网络银行利率高,但开户“心理门槛”仍在
事实上,现在不少在线银行提供远高于传统银行的利率。例如 Santander 旗下的新数字银行 Openbank 推出的一款储蓄产品,年利率高达 4.4%,上线不到四个月就吸引了30亿美元的存款。开户时间最多只需5分钟。Bankrate 首席金融分析师 Greg McBride 强调,这样的账户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。“美国有超过 4,000 家银行,你不可能听说过每一家。高收益账户真的触手可及,而且不会影响你日常的银行操作。你只是把储蓄放到一个更会‘善待’它的地方。”
4.除了储蓄账户,还有这些“跑赢通胀”的选择
除了高收益储蓄账户,CD(定期存款)也是另一个受到关注的选项。CD 要求用户在一定期限内不能动用存款,但利率通常更高。截至 4 月,一些一年期或更短的 CD 年利率可达 4.5% 甚至更高。Papadimitriou 认为,CD 最大的优势是利率固定,而不像银行利率那样随时可能变化。“你不用再担心银行设下的利率‘陷阱’。”另一种选择是货币市场账户(Money Market Accounts),它兼具储蓄账户与支票账户的功能,由银行或信用合作社提供,并受到联邦保险保障。虽然这类账户对余额要求较高,利率也会波动,但如今一些货币市场产品的利率同样可达 4%。Vanguard 自身也推出了一款名为 Cash Plus 的储蓄替代方案,截至 4 月初的年利率为 3.65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