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美国街头漫步,你大概率会邂逅这样一群身影:七八十岁的老人,依旧精神抖擞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,社工岗位上耐心疏导民众的是他们,收银台边熟练扫码结账的也是他们。
细究数据更令人咋舌,截至 2024 年,美国 55 岁以上人群里,40% 不是在职场拼搏,就是奔波在求职路上;连 70 岁高龄群体,也有 10% 选择继续工作。这般 “高龄打工人” 现象背后,藏着诸多门道。
美国退休政策好似一把灵活标尺,60 年代后出生之人,法定退休年龄延至 67 岁。早退,退休金大打折扣;多干几年,账户金额便能水涨船高。身体尚康健的老人们,掐指一算,自然乐意多劳多得,为晚年攒足底气。
再者,社保退休金设有 “天花板”,多数老人养老收入不相上下。不过,在美国文化里,工作远不止是谋生手段,更是融入生活的调味剂。往昔忙碌的节奏、攻克难题的成就感,都让老人们眷恋不舍,退休后重归职场,只为寻回那份充实。
此外,美国老人极少有 “养儿防老” 的传统执念,他们独立惯了,不愿给子女增添丝毫负担,养老公寓便成了热门之选。这类公寓收费多元,贴合不同经济状况,手头拮据的老人仅需支付少量房租,剩余部分由政府贴心承担。
当然,退休生活也并非只有工作这一选项。有的老人彻底抛开工作枷锁,开启潇洒旅程,漫步异国他乡,打卡绝美风景;或是约上三五老友,在社区公园悠然垂钓、下棋对弈,尽情享受户外的惬意时光。美国老人的晚年,就像一盒缤纷巧克力,各有各的精彩,生动折射出这个国度独特的养老文化与生活哲学。